找到相关内容455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修必读《禅关策进》

    病中,当以是痛自勉励。   杨州素庵田大士示众  近来笃志参禅者少。才参个话头,便被昏散二魔缠缚,不知昏散与疑情正相对治。信心重则疑情必重,疑情重则昏散自无。   处州白云无量沧禅师普说  二六时...明用刚软禅师答禅人书  做工夫须要起大疑情。汝工夫未有,一月半月成片。若真疑现前,撼摇不动,自然不怕惑乱。秖管勇猛忿去,终日如呆的汉子相似。到恁么时,不怕瓮中走鳖。   袁州雪岩钦禅师普说  时不待人...

    明一法师(四祖寺)

    |禅修|精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7402132515.html
  • 禅与佛家禅语

    禅;禅者的扬眉瞬目,那也是论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在参禅,赵州八十行脚,这是在修禅;这些典型,都留给后人很大启示,现分叙几点,略加介绍。   (一)提起疑情   世界上的大部分宗教,最重视的是信仰,而且不可以用怀疑的态度去追觅教义,但是禅宗在入门时,首先须提起的便是疑情。尤其禅门,更是要有大疑,才能大悟,若是没有疑情,则等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绝不会有开悟的时候。“如何是祖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3664434.html
  • 论晚明禅学中兴(续)

    偈而传衣钵给六祖慧能。据德清之意,大慧宗杲看话头痛下疑情工夫,并非拘泥于祖师公案话语本身,而只是让学人死却偷心妄想,仍属达磨观心法门的范畴。大慧话头禅,就其归趣来说,是对达磨禅法的回归。就此而言,明末...士人修禅的趣味,不仅有利于扩大佛教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符合令正法久住的佛教理念。   总上所述,明末佛教丛林不仅明确意识到所谓看话头的疑情工夫只是作为接引学人的下手工夫,并非禅悟本身;而且在禅教归一的...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01755585.html
  • 虚云老和尚的理入、行入法门(上)

    话头约分二类:  (一)单提一念,看个话头。  (二)提起一句话头,拼发疑情。上面虚老所开示的,即属第一类,到了“身心俱寂,了无一事”时,怀师有段敢话可资为补充,以及警惕:“此心此身,忽焉皆寂。心光透...疑情,大都汇编于“虚老年谱法案”的法语部分,透过拈颂、问答启发疑情,至于明白开示的很少,其原因大概由于虚老认为“有些参禅看话头的人,著魔发狂,吐血罹病,无明火大,人我见深”,而较少向大众提倡或开示。仍以...

    勋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0168681.html
  • 如何学习禅文字

    疑情,在大信心中时时现前,要推究一个问题,一句话的源头,把整个的生命都投注到这个疑情中去。   4、在阅读时,人生的经验、行为、概念等等忽然消失,顿悟此心原来即是禅,已得亲切受用,通达一切禅文字的用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0439210.html
  • 云谷先大师传

    为主。”师悲仰请益,舟授以念佛审实话头(5),直令重下疑情。师依教日夜参究,寝食俱废。一日受食,食尽亦不自知,碗忽堕地,猛然有省,恍如梦觉。复请益舟,乃蒙印可。阅《宗镜录》,大悟唯心之旨。从此一切经教...念佛审实话头:又称“念佛审实公案”,方法是提起一句佛号作话头,即在佛号提起之处,发起“念佛是谁”的疑情。以此斩断妄念,一门深入,直至打破疑团,亲见本来面目。  (6) 明教大师:北宋云门宗僧契嵩。七岁出...

    憨山德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0645868.html
  • 禅七

    深信因果,2.严持戒律,3.坚固信心,4.决定行门。而后说明参禅方法中,以「话头与疑情」和「照顾话头与反闻闻自性」,是其禅法之重心。何谓话头?《法汇》上说:「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叫做反闻闻自性。」   由此可见,所看、所观察的话头,则是「反闻闻自性」中的「自性」,亦即幻生幻灭的万事万物中,本自不生不灭之心体。又「疑情」又是什么意思呢?虚云老和尚是如此解释著:「看话头先要发疑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752575.html
  • 论佛教教育之特质

    ,参禅从“疑情”始,生命从“无明”始。有无明,故有生死,有生死,故有大事因缘出之,故有世尊出之,故有圣道出之……宗门祖师曰“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楞严经》中阿难说:“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维,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憨山大师七岁那年,因其叔父死去,遂有“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于是发心出家,求师问道……以有生命之疑情,故有生命之探索,以有...

    门 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51158836.html
  • 高峰原妙禅师传

    过多少次。但愈是这样,禅师求教之心愈是诚敬。   后来祖钦禅师赴南明弘法,而禅师便行脚到径山参学。在径山参禅半月后,禅师偶于梦中回忆起当初妙伦禅师所说的“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话头,顿时产生了疑情,...”的疑情,顿时豁然开悟。当时他正好二十四岁,距他发愿参禅恰好是三年时间。  结夏安居后,禅师前往南明去参见祖钦禅师。祖钦禅师一见他便问道:“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这里!”禅师闻言便大喝一声,祖钦禅师抓起...

    流云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50959455.html
  • 佛法原典研习─绪言之二

    中,何时能转辙?何时得行菩萨道和成佛?乃都是后代子孙“画蛇添足”的结果,对真正的疑情和觉悟,会有什么帮助吗?就内销法门而言,世尊于菩提树下,既对原有的疑惑,能内销无余,即是顿悟成佛也。  其次,如...,从一般的信愿法门来说,乃为他已生生世世跟随佛陀修学了,所以这辈子善根淳熟,当然很容易证果。但如以禅宗的观点,乃为舍利弗的疑情一向非常浓烈,所以当马胜比丘一讲,他就茅塞顿开已。在公案中,虽未详细说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4965984.html